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杞柳体内铜的运输机制被揭示 植树造林有益土壤治理

2020-03-13 10:42:12化工仪器网阅读量:1419 我要评论


导读: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显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异常的气候变化导致约41%的干旱地区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严重威胁了人类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

  【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3月12日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植树节。虽然受疫情影响,我们不能随意走动,但是足不出户也抵挡不了大家植树的热情。据蚂蚁森林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四成中国人用手机种下1.22亿棵真树,累积减少碳排放量超过1100万吨,种植面积达到了168万亩。可以说,人们在绿色出行理念的倡导之下,利用互联网开启了线上植树之旅,无形之中为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今,人类生存的环境愈加恶劣,土地荒漠化问题日渐凸显。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显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异常的气候变化导致约41%的干旱地区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严重威胁了人类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因此,为应对土地荒漠化的危机,各国普遍倡导植树造林,以此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植树造林不仅能够缓解土地荒漠化问题,还能够吸收土壤当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修复土壤污染的良好效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陈光才指出,在所有树种中,速生树种具有对重金属积累能力较高、生长快、覆盖广、根系发达且寿命长等特性,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应用潜力大。
 
  尽管目前我们已知植树对于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意义,但是人们对于重金属在树木体内的长距离运输过程及相关机制缺乏科学的认知,相关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近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生态修复团队在《危害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速生树种杞柳体内铜的长距离运输途径,阐明了铜的木质部运输途径和韧皮部再分配过程及影响机制。陈光才研究员表示,此次研究发现为拓展人们对重金属与树木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提升木本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效率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了解,在此次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选用了前期筛选出的铜积累优势速生树种杞柳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技术(μ-XRF)定性观测铜在该树种根茎叶中的空间分布,终提取并测定木质部/韧皮部汁液中的铜含量。
 
  我们可以看到,在对杞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技术是观测树木体内铜的分布状况的重要方法。该项分析技术具备原位分析样品的元素组分、物质结构以及分布状况等的能力,可更加直观地揭示待测元素在复杂样品中的分布状态。目前,该项技术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针对土壤污染治理,除了上述提及的植树造林净化土壤外,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类土壤检测仪器应运而生,诸如土壤测定仪、土壤采样器、土壤酸度计、土壤硬度计、土壤性状测定仪等,这些*的仪器设备为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带去了诸多的便利。
 
  综上,不管是土壤荒漠化的治理还是土壤污染的修复防治都是土壤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环保领域一直攻克的难题。而生态环境的瞬息万变、脆弱敏感也注定了土壤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打“持久战”。目前,除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治理生态难题,我们普通人能够为此做到的便是努力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借助于今天植树节的热闹氛围,小编在此希望大家都能够尽量选择低碳出行,利用节约的碳排放多在蚂蚁森林种植树木,以此来支援线下植树造林工作。
 
  资料来源参考:*、科技日报、知网空间、百度百科
 
  原标题:杞柳体内铜的运输机制被揭示 植树造林有益土壤治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