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您现在的位置:重工机械网>技术首页>技术动态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产品推荐

更多>

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立杆的几个小知识点

2021
12-24

10:08:51

分享:
89
来源:深圳市腾远智拓电子有限公司

在安装监控工程中,我们经常使用监控立杆。我们一般不太重视这个立杆,但在实际应用中,监控立杆需要注意什么?

户外监控立杆的操作方法

规格

普通城市道路监控立杆均按高6米横臂1米,小区监控立杆一般为高3-4米横臂长0.8米。

监控杆基础

1.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监控立柱预埋件混凝土为C25混凝土,配备的钢筋符合国家标准和风力要求。其中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比例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GBJ204-83的规定;预埋件地脚螺栓法兰以上的螺纹包扎良好,防止螺纹损坏。根据预埋件安装图,正确放置监控立柱预埋件,确保支撑杆伸出。

2.监控立柱基础的混凝土浇注面平整度小于5毫米/米,尽量保持立柱预埋件水平。预埋件法兰低于周围地面20~30毫米,然后用C25细石混凝土覆盖加固肋,防止积水。

避雷

1.监控杆必须有避雷针和良好的接地。将导线导入地下(建议导电不要离开杆体),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方向垂直于行车道(或按工程师要求)地脚螺栓作为主筋;

安装

1、杆旁、控制箱旁、电缆拐角、电缆管直线长度超过50米时,或两端电缆管不在同一平面上距离100mm以上时,必须设置手孔井。

2.手孔井的内围尺寸要求为500(长)×500(宽)×600(深)毫米,砂砾铺层用于渗水;手孔井的四壁必须涂水泥砂浆。

3.控制箱由设备制造商根据所需容量配备。外壳采用优质冷轧钢板,壁厚不小于1.2毫米,喷涂室外塑料粉末,防水、防盗、散热。

4、结构用钢不得影响材料和机械性能的裂纹、层、重皮、夹渣等缺陷的麻点和伤痕深度不得超过钢材厚度负公差的1/2,不得超过0.5mm。

5.设计依据:设计风荷载:23m/s2,疲劳寿命:30年,按照国家标准版碳素结构钢、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生产要求

1.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有合格证明文件。碳钢采用E43型焊条,焊条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绝不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或潮湿的焊条和生锈的焊丝。焊接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焊接金属表面焊波均匀,不影响强度裂纹、夹渣、焊瘤、烧穿、未溶合、弧坑、针状气孔,且无褶皱、中断等缺陷。焊缝区咬入深度不得超过0.5毫米,累计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总长的10%。焊缝宽度小于20毫米,焊角余高为1.5毫米~2.5毫米,角焊缝焊角高度为6毫米~8毫米,焊角尺寸不得小于设计尺寸。

防腐处理采用热浸锌,在进行防腐处理前,应对钢构件进行有效的除锈,热浸锌厚度不小于85um,锌层应均匀,用硫酸铜液进行防腐试验时,4次以上不露铁,锌层应与金属本体结合牢固,经锤击试验,锌层不剥离,不凸起。浸渍后应进行钝化处理,并通过48h盐雾试验。每个100m杆,其轴线测量的直线度误差不超过0.5‰,杆长直线度误差不超过1‰。

预埋件。

1、基础钢筋笼应临时固定,同时确保钢筋宠物基础顶板平面水平,即用水平尺在基础顶板垂直两个方向测量,观察其气泡必须居中;监控杆预埋件基础混凝土浇筑必须牢固,禁止混凝土空鼓;

2.施工过程中,预埋管应预先用塑料纸或其他材料密封,以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漏入预埋管,造成预埋管堵塞;基础浇筑后,基础表面必须高于地面5毫米~10毫米;混凝土必须维护一段时间,以确保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安装强度。

每个金属立杆都必须接地,其接地电阻小于4欧;每个立杆基础的具体数据取决于现场施工的需要。

路口窨井

1.道路监控立柱一般只要求使用小规格的井,为了便于设备安装,井应设置在监控杆附近;当地下水位不高时,井底只铺砾石(砂)垫层,以便雨天井内积水渗入地下,但井壁下必须有混凝土基础垫层和井壁粉水泥砂浆;当地下水位很高时,井底加一层10厘米的混凝土垫层,井壁和井底应涂防水砂浆;

净尺寸500×500×600(长×宽×高),采用Mu10砖M5水泥砂浆240厚砌筑,盖板采用Φ8@150双向配置C20混凝土预制板厚60厚,标高同人行道面或绿化带,板面应光滑,设提孔,盖板应按国家标准制作。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确定各个井盖的具体数据。

二、如何选择合适的监控杆。

购买监控立杆时,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有高质量的主杆。一般来说,更好的监控杆是由高质量无缝钢管制成的主杆。这种主杆可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因此,在购买监控杆时,每个人都必须检查监控杆的主杆制造材料。

二是管壁较厚。一般而言,较好的监控杆都有较厚的管壁,因为厚的管壁能使监控杆具有较好的抗风能力和承压能力。因此大家在购买监控杆时一定要了解管壁的厚度。

三是具有安装方便的特点。普通较好的监控杆具有安装灵活的特点。由于只有操作比普通监控杆更简单,才能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其次,根据要安装的监控摄像头,选择合适的监控杆。

合理选择部件,避免相机被社会治安监视部件的选择遮挡,根据相机类型,尽量选择符合监视效果的原稿高度:3.5-5.5米之间的高度可以作为选择高度。

(1)枪型相机构件高度的选择:对于枪型相机构件的选择,尽量选择高度相对较低的构件类型,通常选择高度在3.5-4.5米之间的构件。

(2)球形相机构件高度的选择:球形相机可以360度旋转,焦距可调。所有球形相机选择的构件应尽可能高,通常我们选择4.5-5.5米的构件类型。上述各种高度的构件,应根据立杆位置与监视目标位置的距离和取景方向选择合理的横臂长度,避免横臂过短无法拍摄合适的监视内容。在被遮挡的环境中,选择1米或横臂2米,减少遮挡。

监控立杆安装位置的选择。

选择监监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

(1)立杆点与立杆点之间的距离原则上为300米以上

(2)原则上,立杆的位置与监控目标区域的最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最远距离不得大于50米,以确保监控屏幕能够包含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3)在附近有光源的地方,优先考虑使用光源。但是要注意摄像机的安装位置要在光线方向;

(4)尽量避免安装在对比度高的地方。如果必须安装,请考虑:(1)打开曝光补偿(效果不明显)(2)使用补光灯;(3)将地下道路的摄像头设置在出入口外;(4)设置在通道一些

(5)立杆位置尽量避免绿化树木或有其它遮挡物,如需安装,应考虑避免树木或其它遮挡物的遮挡,并为树木以后的生长留出空间;

(6)调查时要注意,尽量从信号机、路灯配电箱、政府、大型企业、机构(如政府部门、公交公司、供水集团、医院等)取电。),便于协调,提高用电稳定性。尽量避免小商业用户,尤其是民用电。

(7)安装在道路一侧的枪机应注意反向拍摄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行人的面部特征。

(8)安装在公共汽车站的摄像头应尽可能布置在车尾方向,避免车辆前灯,以便捕捉乘客。

值得一提的是,在监控立杆的安装规范中,要求监控立杆必须有避雷针和良好的接地保护,能加引线导入地下(建议导电不走杆体),因此,为了保证前端设备的长期正常工作,各种信号安装匹配的电涌保护器是的,并且需要进行标准接地。

摄像机安装在立柱上。如果现场土壤条件较好(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少),立柱可以直接接地。

摄像机安装在立柱上。如果现场土壤条件较好(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少),可以使用立柱直接接地。坑的尺寸为2000×1000×600毫米,底部细土或潮湿土壤的比例为85%。填充细土,然后垂直埋入1500毫米×12毫米的钢筋,浇注混凝土。到达地面时,嵌入固定螺栓(根据立柱底座的尺寸固定)。其中一个螺栓可以焊接成钢筋作为接地极。混凝土*稳定后,在周围回填细土,确保一定的湿度。最后,将相机和防雷器的接地线直接焊接到立柱上的接地极上。做好防锈处理和标记。

如果现场土壤条件恶劣(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多),应使用增加接地体接触面积的材料。使用降阻剂、扁钢、角钢等。具体措施:前期操作如上。浇筑混凝土基座前,应沿坑壁铺设厚度为150毫米的化学降阻剂,其中嵌入2500×50×3毫米的角钢,(铁)应沿立杆拉下40×4的扁钢。防雷器和相机的接地线应与扁钢妥善焊接,扁钢应与地下角钢(铁)焊接,地阻测试应根据国家标准小于10欧姆。

监控立杆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立杆的位置距监控目标区域的最近距离不得小于5米,最远距离不得大于50米,以确保监控屏幕能够包含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在附近有光源的地方,优先使用光源。但是要注意摄像头的安装位置要在光线方向。

尽量避免安装在对比度高的地方。如果必须安装,考虑:

①打开曝光补偿(效果不明显);②使用补光灯;③将地下道路的摄像头设置在出入口外;④设置在通道内侧。

立杆位置应尽量避免绿化树木或其他遮挡物。如果必须安装,应考虑避开树木或其他遮挡物,为树木未来的生长留出空间。

调查时要注意尽量从交通信号机、路灯配电箱、政府、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如政府部门、公共汽车公司、供水集团、医院等)取电。),便于协调,提高用电稳定性。尽量避免小商业用户,尤其是民用电。

安装在道路一侧的枪机应注意反向拍摄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行人的面部特征。

安装在公交车站的摄像头应尽可能放置在车尾方向,避免车辆前灯,以便捕捉乘客。

应根据立杆位置与监测目标位置的距离和取景方向选择合理的横臂长度,避免横臂过短而无法拍摄到合适的监测内容。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重工机械网,转载请必须注明重工机械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