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政策法规

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2022-10-19 09:54:29环保在线阅读量:552 我要评论


导读:江苏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入开展低碳社会全民创建、工业领域达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增效水平提升、城乡建设领域达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各地区有序达峰等“碳达峰八大专项行动”。
 
  据了解,江苏省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其中电力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推动电力绿色转型是江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源电力可靠供应、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发展中远海风力和光伏发电,大力推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推进能源供应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配置智慧化、能源利用高效化、能源服务多元化,积极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江苏电力系统。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方案》提出,综合运用能效型降碳、结构型降碳和替代型降碳措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光伏方面,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稳步有序开展海上光伏建设,加快推进光伏复合利用,全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系统,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风电方面,优化风电发展结构,全力推进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开展深远海风电示范建设。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加强关键核心部件研发。核电方面,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规划建设连云港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加强核电关键技术、核电装备研发和核能多元化综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核能供热示范项目,研究制订核能利用支持政策。其他方面,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生物质能,积极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建设,统筹布局垃圾焚烧电站项目。因地制宜加强水能利用,科学推进抽水蓄能开发。大力推进光热能、地热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非电化利用,加快推动氢能研究与推广应用。
 
  在节能增效方面,《方案》提出,积极推动实行全面节约战略,不断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实施节能降碳工程,持续推广节能产品,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加快淘汰低效设备。实施能效领跑行动,深入挖掘各领域节能潜力,持续提升各行各业能效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加快推动数据中心、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布局优化和绿色运行,构筑现代水网。推动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和使用。推动数字科技企业零碳发展,打造一批零碳智慧企业、零碳智慧园区。
 
  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园区能源和资源产出率。推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建成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推进新兴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提升雨水、再生水、海水利用占比。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到2025年,全省一般工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所有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
 
  《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机制初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增量得到有效控制,美丽江苏建设初显成效。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林木覆盖率达到24.1%,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江苏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省,是全国碳减排的重点区域和潜力地区。此前,2020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曾提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彰显了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的雄心和决心。此次《方案》的出台为江苏省全面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指导。
 
  原标题:江苏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出炉,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