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市场规模超两千亿!各地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2022-08-17 09:41:32环保在线阅读量:419 我要评论


导读:近些年,生活垃圾焚烧逐渐替代垃圾填埋,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在4亿吨左右。此前,垃圾填埋是主要处理方式,近些年,生活垃圾焚烧逐渐替代垃圾填埋,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在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及“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一方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成为需要重视的城市难题;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被赋予重要使命。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可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是被看好的产业,行业前景广阔。行业预测,“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运营总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支持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垃圾焚烧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环保在线整理了部分省市已出台的和垃圾焚烧发电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供参考。
 
  江苏: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
 
  2022年6月,江苏省发改委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沼气发电等建设。统筹优化垃圾焚烧电站建设,把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以及飞灰处置、炉渣资源化利用等配套设施建设,培育焚烧厂炉渣专业再生企业,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我省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左右。
 
  甘肃:到2025年,日清运量超过300吨的地区,全部建成投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甘肃省“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65%左右。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的地区,全部建成投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鼓励其他城市、县城统筹一定 运距范围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因地制宜开展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支持建制镇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设施短板。
 
  湖南:新增投产垃圾焚烧电厂14座
 
  今年6月,《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发布,明确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约4450万千瓦,其中水电180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2650万千瓦。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新增投产垃圾焚烧电厂14座,装机26.6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590万吨/年。
 
  河北: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实现全覆盖
 
  今年5月,河北省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6万吨/日左右,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日左右。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合理布局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处置设施,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区根据垃圾焚烧发电飞灰产生量,至少建设1座飞灰填埋处理设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北京:加快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达到2.588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60%。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设施,2023年底前,完成大兴区安定循环经济园生活垃圾焚烧厂、顺义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焚烧三期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丰台区生物质能源中心、平谷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技改升级工程(二期)建设。加快推动通州区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朝阳区垃圾焚烧厂三期和延庆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重庆:新(扩)建18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重庆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垃圾填埋场飞灰处理处置、垃圾处理系统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回收智能分拣、垃圾转运站、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项目建设,新(扩)建18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天津: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天津市发布生活垃圾治理规划》提出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至2025年通过新建扩建实现垃圾焚烧处理厂总处理能力1855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厂总处理能力2330吨/日。
 
  原标题:市场规模超两千亿!各地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