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政策法规

《基于粮情物联网的数据汇集接口规范》团标征求意见

2022-08-03 16:03:12仪表网阅读量:1307 我要评论


导读:粮情数据汇集接口为数据输入、数据整合以及数据输出提供标准化的方式,将大规模粮情数据抽象为资源,并为用户提供基于 HTTP 协议的统一接入方法。

  由中国粮油学会立项的《基于粮情物联网的数据汇集接口规范》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粮情数据汇集接口为数据输入、数据整合以及数据输出提供标准化的方式,将大规模粮情数据抽象为资源,并为用户提供基于 HTTP 协议的统一接入方法。
 
  本标准可用于解决异构粮情数据的汇集问题,建立粮情物联网数据共享的统一格式基础。从目前的研究和生产状况来看,数据汇集接口的多样性与不统一性仍是物联网研究和发展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尽管 IEEE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己经对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软硬件模型和电子数据表单 TEDS 等进行了定义,也对智能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寻址、中断与触发等要求做了详细说明,但目前仍没有被大规模采用。因此有必要从传感器的多样性及硬件接口的异构性来对粮情物联网数据汇集接口标准进行研究与设计。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参考GB/T 30269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LST 1806-2017 粮食信息系统网络设计规范;LST 1802-2016 粮食仓储业务数据元;LST 1808-2017 粮信信息术语 通用;LST 1807-2017 粮食信息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中的部分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汇集接口的逻辑架构、层次功能、基本能力、技术实现等要求。本规范适用于粮情检测数据节点向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获取远程粮情参数信息的过程。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的内容结构和适用对象。内容结构包括基于粮情物联网的数据汇集接口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总体设计、接口的基本能力、技术实现参考。适用对象是粮情检测数据节点向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获取远程粮情参数信息的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根据粮情物联网相关内容,按数字顺序列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所有文件均按照我国标准一贯格式列出。
 
  3. 术语和定义
 
  围绕基于粮情物联网的数据汇集接口,对粮情传感器、粮情数据节点、粮情汇集网关、通道进行了定义。
 
  4. 缩略语
 
  针对标准正文中涉及的 JSON、UID、INT、INT64、ARRAY、STRING 等缩略语进行了阐述。
 
  5. 总体设计
 
  5.1 逻辑架构设计
 
  接口功能主要通过粮情数据汇集网关作为设备载体进行实现,不仅应对异构的粮情传感器提供适配接入的方案,同时应对粮情数据进行抽象建模,按标准形成统一的格式,为粮情数据资源的传输、共享与跨平台应用建立基础。网关逻辑架构划分为三个层次,至底向上分别是传感器接入层、数据解析层和数据传输层。
 
  5.2 传感器接入层
 
  传感器接入层应满足多样性和可靠性要求,并具备网络互联能力。
 
  5.3 数据解析层
 
  数据解析层应能进行数据有效性校验、数据的抽象建模以及数据持久化存储。
 
  5.4 数据传输层
 
  数据传输层应将网关连接到 Internet 中,并将感知域的粮情数据资源传到开放服务平台上,并提供多种可用的网络接入方式。
 
  6. 接口的基本能力
 
  数据接口需要具备网络互联能力、协议转换能力和节点管理能力。
 
  7. 技术实现参考
 
  7.1 UID 约定
 
  围绕命名格式、有效字符进行介绍,并给出了示例。
 
  7.2 设备数据定义
 
  围绕数据格式约定以及字段进行介绍,并给出了示例。所有设备产生的数据必须以此格式推送到数据中心。
 
  7.3 接口访问定义
 
  围绕基本约定、服务器端响应和数据推送进行介绍。
 
  粮情数据汇集接口为数据输入、数据整合以及数据输出提供标准化的方式,将大规模粮情数据抽象为资源,并为用户提供基于 HTTP协议的统一接入方法。解决异构粮情数据的汇集问题,建立粮情物联网数据共享的统一格式基础,预期将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原标题:《基于粮情物联网的数据汇集接口规范》团标征求意见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