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重工机械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聚焦“新基建” 轨道交通领域机遇增加

2020-04-20 11:43:11中车北京重工阅读量:1051 我要评论


导读:当前,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面临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运营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系统性强、接口复杂等挑战,基于此总结出八个关键点。

  【重工机械网 热点关注】从上世纪末*轮「铁公基」建设高潮开始,中国人就一直在享受「适度超前」的基建红利。在中国地图上延伸的公路、铁路、电网和输油管道,撑起了GDP快速增长的血管和骨架,也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与架桥修路的老基建不同,这一轮新基建更像是在架构未来智慧社会的「神经中枢」。上阵的主力,也是我们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位列“新基建”七子(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中。这也对轨道交通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当前,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面临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运营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系统性强、接口复杂等挑战,基于此总结出八个关键点。分别是海量数据的支持,数据流转与存储的统一,数字环境与资源的统一,各环节各阶段间数据协同,数据与行业规范要求的结合,数据间相互接口的打通,数据在全周期中被应用等。
 
  轨交信息化
 
  国铁投资重回8000亿,过往几年国铁投资有所放缓,2019年Q3,国铁紧急下放投资,Q3单季度订单提速。运达科技Q3订单达到11亿,创成立以来历史高点,2019年全年预计15亿以上(公司收入6亿)。从财报看,运达科技Q3单季度同比增长51%,科安达Q3单季度增长40%。都是大反转或者加速的信号。
 
  这些仅仅是2019年的反转,2020年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刚刚拉开,招标还没开始,新的加速赛还没体现到上市公司的新订单里。
 
  城轨过往几年投资增速保持在25%+,上市公司增速在30%+。今年各地纷纷下发城轨投建提速的文件,目前保守预计2020年城轨公开招标涉及金额或达到6870亿,设备采购占比15%,千亿的样子。这个数字不包括有轨电车和轻型单轨,磁悬浮等。2020年徐州一开年就批复了4条总里程79公里,535亿投资的城轨,比预计增加3座。
 
  公开报道,截止目前7省市一共推出了25万亿的重点投资项目;虽然并非在2020年一次全部落地,但也证明了当前基建仍会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城轨今年行业增速能提到35%+,上市公司能提速到50%+。
 
  轨交设备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继续保持 8,000 亿以上规模
 
  铁路投资既是“稳增长”的主要动能,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工具, 我们认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预计 2020 年国内铁路投资将继续保持 8,000 亿以上规模。此外,项目建设加 速开工,可能带来投资的提前释放,存在带动投资总额上调的可能性。
 
  新造设备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维修市场带来增量空间
 
  在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8,000 亿的总体框架下,我们预计其中新造设 备市场规模大约在 1,000 亿左右。在客运、货运需求量持续增长,需求 端向好将保证新车采购市场空间相对稳定。由于铁路车辆保持高负荷运 行,维修市场已提前到来。根据我们的测算,未来两年动车组高级修市 场将保持 250 亿元以上规模,全部维修市场空间预计接近 400 亿。
 
  城轨项目审批重启、专项债政策发力,城轨投资增长空间巨大
 
  城轨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趋势,2011 年至 2018 年城轨投资复合增长 率达 18.9%,预计 2019 年城轨投资超过 6200 亿元。根据我们的测算, 目前储备的城轨项目总投资大概约为 6 万亿。在专项债支持下,预计这 部分项目主要将在未来集中 5 年落地,驱动城轨投资高速增长趋势。
 
  城际、市域铁路方兴未艾,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为了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两个“123 交通”目标,需要融合发展等多层次交通,打造城市群一体化网络。其中,城际铁路作为 打通区域化经济的重要枢纽,目前已成为“新基建”的重点目标。我们 认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成渝平原等地区将成为城 际铁路发展的重要市场,互联互通为轨交设备开辟重要的增量空间。
 
  展望未来
 
  企业一方面要通过装备智能化升级、产业大数据系统搭建以及工业服务平台打造,提升自身参与运营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也将加强与业界的合作,共同引导客户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创建轨道交通行业工程建设、车辆制造及运营维护三足鼎立的生态圈,推动新模式的落地与推广。
 
  原标题:聚焦“新基建” 轨道交通领域机遇*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工机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重工机械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